实验目的;
探究酶浓度提高对酶促反应的变化。
实验原理;
当酶促反应体系的温度、PH值不变,底物浓度足够大,则反映速度与酶浓度成正向关系
实验器材;
Eislab400数字实验系统,试管,量筒,漏斗,刀片,压强传感器,过氧化氢溶液,橡皮塞,马铃薯。
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;
1.准备三只分别装有15mL5%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。
2.用刀片将马铃薯切成边长大约1mm的立方体小块13等份。
3.打开软件,在其中一只装有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放入一块马铃薯,然后连接好实验装置,在软件中的“实验配置”中的“采集参数”中选择合适的采集参数,点击“开始”记录2-3分钟数据后,点击“停止”,得到一条图线。
4.然后选择软件中“数据采集”中的“保存采集数据”,然后按照实验步骤3做出另一条图线,不同的是用装有4块马铃薯过氧化氢的试管代替实验步骤3中的试管,得出另一组图线。
5.最后如实验步骤4中点击“保存采集数据”,在最后一只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放入8块马铃薯,接入实验装置,通过实验得出一条图线。
6.右击图像窗口,点击“属性”在Y轴中选中三次实验的所得的压强一、压强二、压强三,然后点击确定,最后得出如下图所示的图像
7.然后分析实验结果,从图像中得出在相同时间内8块马铃薯的条件下,压强升得最快,说明马铃薯的多少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,而马铃薯含有过氧化氢酶,因此,酶浓度越高越能促使过氧化氢分解。
图 11-1